区人大关于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6-06-02浏览次数:字号:[ ]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视察组于3月中旬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视察。调查组听取了区科技局相关情况的汇报,召开了有经信、财政、人力社保、海洋渔业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东屏、元觉街道,温州伟望塑业电气、三峻轿车配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调查了解科技创新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区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科技金融优惠政策,支持引导科技创新。积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实施科技富民专项行动,加快科技平台建设,着力推动全区科技水平的提升。目前,全区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省科技型企业3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占规上企业数比重居全市第一。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0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27亿元,较好完成了科技“十二五”规划和“八倍增、两提高”各项目标任务,科技和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不足和问题
    1、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一些企业科技意识不强,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在科技投入、项目申报、申请专利保护等方面不热心、不主动。一些企业虽能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的形势下,也只能安于现状,未能加大研发投入。电子电器园负责人反映,目前园区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但在我区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却无意向入驻园区,难以形成园区效应。从调研情况看,企业普遍存在科研人才少、研发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的情况,难以承担起技术创新主体的重任。 
    2科技人才有待发展。我区人才总量少,且大多集中在教育、卫生部门,真正服务于科技和科技创新的技能型人才匮乏。虽然区里出台了人才发展政策,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但由于区域发展水平、科研条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人才引进困难,外流现象却时有发生。我区每年毕业大学生也因区域条件等原因,回乡逐年减少,自主创业更是鲜见。科技人才缺乏,是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一大瓶颈。
    3、科技优惠政策有待落实。由于宣传不到位,一些企业对享受科技优惠政策的条件不了解,未能及时申报科技项目。有的企业缺少科技服务机构的指导,对项目申报、验收等流程缺乏系统掌握,导致项目申报难、验收难。一些企业内部核算机制不够完善,科技项目的财务未能实行独立核算,也影响了科技项目的验收。科技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在政策扶持和项目申报、服务等方面协调不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4科技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企业经济实力薄弱,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易、合作开发等科技合作中投入有限,同时,企业因科研人员的水平及科研条件的限制,也难以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对接”,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
    四、几点建议
    1、突出企业主体,加快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典型带动等方式,引导企业经营者拓宽发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二是注重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推进藻类加工、电子电器等传统产业整合提升,努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注重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有机结合,加快高层次创新团队建设,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重视“新生代”企业家和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企业家。探索与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向培养等模式,加大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2、完善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承载能力。一是加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政策配套,加快电子电器等产业园区建设,提升科技园区的辐射效应。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产学研合作长期化、系统化。三是加强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抚育水平。
    3、注重项目管理,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规范项目申报。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的管理,加强对企业项目申报的指导和服务,助推企业规范申报程序和流程。二是完善绩效考核。完善科技项目投入与产出评价机制,加强项目经费分类管理,注重量化考核,着力提高科技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三是重视知识产权。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各类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创造、运用和转化。引导企业积极申报著名商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导向等手段,促进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4、强化服务保障,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引导科技投入。培育发展科技金融,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实施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三是创新服务机制。继续实施科技项目专项服务行动,不断完善“五帮一化”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加强科技与经信、财政等部门的协调与联动,努力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系统化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推进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建设,为企业项目申报、专利申请等提供专业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