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关于我区教育质量情况的调查报告 | ||||||||
| ||||||||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组织调查视察组于5月中旬对我区教育质量情况开展调查视察。听取教育部门相关汇报,走访北岙、东屏等六个街道乡镇,听取教育质量及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此次调查视察还结合“人大代表进校园活动”,走访了洞头一中、海霞中学、实验中学等多所中小学校,听取学校办学情况及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19所公办中小学,其中高中2所、初中7所、小学10所,在校生10355人。幼儿园18所,在园学生2927人。在编教职工1043人,专任教师912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681人。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各1名,省特级教师1名,区级以上各类骨干教师200余人。近年来,区政府紧紧围绕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的创建目标,逐年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洞头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目前,我区已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温州市首家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并连续多年获市教育考核一等奖,洞头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
二、存在不足和问题
(一)优质教育有待拓展。一是我区教育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差距,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仍显不足,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重要指标的高考重点率,几年来,也未有较大突破。在均衡与优质发展上,优质更显不足,是我区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二是优秀学生的外流现象较普遍,并逐年出现从高年段向低年段发展的趋势。优秀学生的外流对洞头教育质量提升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师资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教师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名师的数量和质量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难以形成名师效应。二是部分学校师资存在结构性缺编。洞一中在高一、高二年段已实行新高考制度,从学生实际学科的选择来看,文科多于理科,造成文科综合的学科教师的短缺。鹿西中心小学年轻教师、外地教师居多,且大部分教师又到婚育阶段,客观上造成难以安心教学的现象,学校甚至出现了排课困难的情况。三是有的教师未能专心于教研教学,习惯于旧模式、旧方法教学,难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有的教师有攀比心理,认为公务员的待遇、地位比教师优越,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教育环境有待优化。一是教育投入重硬件建设多,但在引进名师、激励教师的政策扶持方面力度有限。如原有的中高考奖励制度、对偏远地区教师的交通补助被取消。硬件建设也不够均衡,洞二中等几个学校教育设施完善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出现空置现象,而元觉义校校园环境却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改善。二是绩效工资制度设置不尽合理,未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三是外岛、霓屿等偏远学校因为生源少,公用经费不足,但教师学习培训要比本岛花费更多费用,使原本紧张的公用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影响学校正常教育秩序。鹿西中心幼儿园也因为生源的减少年年处于亏损状况,霓南义校学生上、下学存在交通困难问题,这些都应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四是应试教育冲淡德育教育,由于家长、上级部门、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视分数为第一要务,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一些家长忽视家庭教育,把学生教育归结于学校,同时,社会教育负面影响多,致使有些学生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四)学生教育管理有待深化。一是社会对家长家教能力缺失,一些留守儿童缺乏教育或是隔代教育,造成行为习惯、心理意志等方面的不足。二是有的学校外来民工子女较多,其行为习惯与本地学生有较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三是有的学生受到不良习气影响,追求享受,惰于学习,影响了学业和自身发展,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违法行为。
三、几点建议
(一)立足长远,着力提升教育品质。一是树立长远发展的理念,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用科学的眼光来规划教育、发展教育。以“十三五”规划、洞头融入温州大都市为契机,正确定位洞头教育,高起点规划教育布局。着力解决元觉义校、鹿西中心幼儿园等学校办学问题,加快推进元觉新校、霓屿新校及中心幼儿园等建设。二是出台教育教学奖励政策,加大名师培养与引进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拔尖,形成名师效应。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三是处理好优质教育和均衡教育的关系,在保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优质教育发展。加大与名校合作办学的力度,选派教师参与名校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水平,支持优生通过名校委托培养的模式,提升学习能力。在条件成熟时,出台扶持优质民办学校发展政策,创办特色优质民办中小学校,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加强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科学核定教师编制,解决学科结构性师资缺编问题。鹿西等外岛学校师资缺编问题,建议能否通过招考当地人才定向委培方式予以妥善解决。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教科研交流、实践教学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三是加强师德教育,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四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深化校长任期和交流轮换制,努力培育出高质量的校长队伍。
(三)注重引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注重从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二是以德育教育为核心,按照“四品八德好少年”的有关要求,加强学生行规养成教育。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了解学生心理和学生整体受教育情况,分门别类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以文明的言行和素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修养。三是提高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自习时间、课外时间、双休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营造氛围,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教育。关心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关心鹿西、霓屿等偏远地区的外地教师、年轻教师生活,让他们安心服务于洞头教育。二是处理好行政管理和学校自主管理的关系,尊重和支持学校管理,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促使学校更健康、更出色的办好教育。三是重视社区学校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闲置学校用房,解决社区教育用房不足问题。开展对家长在家教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相互配合,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合力,形成科学、有序、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于一些家庭教育缺失或特殊学生,学校、社区更要密切关注,明确职责,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