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关于洞头区民族宗教工作情况的报告 | ||||||||
| ||||||||
主任、各位副主任: 现在,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主任会议汇报我区民族宗教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洞头区现有少数民族14个,共3052人,其中回族人数占少数民族总数90%以上,东屏街道寮顶回族村是我区唯一的民族村。 我区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有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基督教协会和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四个宗教团体,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及民间信仰场所193处,其中宗教活动场所84处,民间信仰场所109处,已备案宗教教职人员56名。 二、主要工作情况 去年以来,我区民宗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营造民宗和谐氛围、服务海上花园建设的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加快工作力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一是全力打造民族村样板“花园村庄”。寮顶回族村作为第一批17个全面推进花园村庄建设的重点村居,通过村落景观建设、文化打造和产业延伸,致力于打造“回族风情、军营文化”的特色民族文化村,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在花园村庄建设中,积极动员在外企业家回乡捐款175万元。目前民族村“花园村庄”建设资金正陆续到位,寮顶民族文化广场、村民活动舞台等景观改造工作已启动。 二是全面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推进民族“四微”、“六进”工作,落实民族宣传示范点,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帮助完善社区民族工作制度,完善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数据库,提升社区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水平,今年以来,已创成市级十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家。 三是加大少数民族群众帮扶力度。坚持全面实施少数民族学生“扬帆计划”、少数民族群众帮扶计划和少数民族模范社区创建补助计划,并联合海霞妈妈、“好厝边”服务队等社会力量,面向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各类主题帮扶活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2016年寮顶回族村人均收入居全市少数民族村前列。今年以来,已走访慰问少数民族群众83人。 四是强化少数民族稳控工作。对辖区内所有敏感少数民族群众人员不定期地进行摸底大排查,滚动排查我区少数民族敏感人员情况,全面摸清其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加大民族团结政策宣导力度,做好日常监管稳控工作。 (二)坚持依法管理,不断推进宗教事务法治进程 一是稳妥完成宗教场所视联网工作。区政府将视联网纳入全区“智慧城市”建设范围内,全面保障资金,驻教联络员充分发挥作用,由区委领导、街镇领导、统战民宗干部、驻教联络员包干到人,分层细致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思想引导工作,多部门联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分类实施安装。截止6月15日,我区应安装的79处场所全部完成安装和联网,提早完成省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中,未出现舆情和不稳定因素,得到上级充分肯定。 二是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开展行政审批及公共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工作,不断完善“一场所一档案”工作,加强场所建筑长效管控,切实做好违建控旧禁新工作,开展教职人员日常管理,严格活动审批,大力推进宗教场所财务会计代理制度。紧抓重大节假日、宗教庆典等关键时点,开展佛道教专项治理、文明敬香督查等工作。同时,开展我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再普查,完成新一轮甲乙两类场所登记编号工作,指导甲类民间信仰场所完成开户工作,有力推进民间信仰场所财务规范管理。 三是全面强化宗教领域安全管控。依托场所自查-街道(乡镇)检查-宗教团体监查-区民宗局督查的四级安全检查模式,开展宗教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工作,对属于D级危房的场所,严格落实“五个一”措施,严守场所安全底线。同时,与公安、政法、网信办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宗教信息情报网络,积极构建宗教领域维稳机制。 四是启动全区宗教场所规划布局工作。针对当前我区宗教场所长期以来缺乏全局统筹规划、总体布局较为混乱的问题,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以加强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提升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引导宗教信仰平衡发展为目标,启动我区宗教及民间信仰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三)健全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同心同行·共建和谐”活动 一是常态联系交心力量不断增强。在驻教联络员“三必清、三必到”工作到位的基础上,在42家重点场所建立三人驻场所工作队伍,在全区所有村居完成村级宗教事务管理小组建设,进一步突出基层前沿作用,经常性联系交流,畅通宗教界人士与党委政府的沟通渠道。 二是各类宣传教育长抓不放。全面推进政策法律宣讲活动,组织宣讲团进场所,并探索采用由宗教界代表人士主导的宣讲模式,围绕爱国主义、宗教中国化等,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大宣讲,切实增强信众的法律意识。 三是“五个一”重点工作点面推进。将大门甲山基督教堂和北岙三盘基督教堂作为示范场所重点培育,采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全面铺开“五个一”工作,目前,除极少数场所,已基本实现国旗进场所。 四是引导和谐共建有力有效。通过举办讲经交流等活动,全面践行“寻梦中国•正言正行”,全面开展“慈善一日捐”、“红十字献爱心”等活动,并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参与花园村庄建设、扶贫助困等慈善公益事业,发挥宗教正能量。 (四)打造一园三节,做好宗教正能量文化挖掘提升 一是推进佛教文化园建设。按照中普陀寺扩建项目“一寺两塔一园两院”的布局思路,作为一期工程,目前,佛教文化园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整体报批工作,就前置审批工作来说,市民宗局已正式审核通过,并已上报省民宗委审批中,项目相关建设审批工作也已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得以明确。 二是打造佛教界禅武交流平台。按照“三界百家千幅”的规格,通过禅学论坛、武术表演、主题书画展示,以永福禅寺为主要载体,打造文武合一、内外兼修的禅武阵地。目前已基本确定了“禅武论坛”举办形式,永福寺正积极联系,与区外知名佛教界人士及著名武术家等进行对接,其他各项筹备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深化“国际放生节”打造工作。在前几届放生活动的基础上,与宣传、海洋、旅游、中普陀寺等相关单位进行提炼,进一步深化方案,突出活动特色。目前,已确定放生节“百寺千僧万人”的活动设想,国际放生台配套设施完善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四是推动民间信仰文化研究。针对我区民间信仰氛围浓厚,但民间信仰文化难以追溯的矛盾,以成功举办妈祖平安节为契机,以妈祖文化为突破口,与区文联共同组建队伍,开展排摸和采风,了解提炼我区民间信仰文化内涵。当前,此项工作已完成全区佛道教场所、民间信仰场所的38类信俗分类,并进入采风阶段。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民族村花园村庄后续经济效益需进一步提升。在村基础设施建设得以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村级集体经济还是十分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本地村民经济创收门路不多,村级如何走出一条路子,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还需进一步摸索。 二是基层民宗工作力量有待加强。近年来,尽管区政府在工作经费等方面大力保障我区民宗领域各项工作开展,但随着“三改一拆”、视联网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基层宗教工作力量不足、工作资金保障不足等问题逐步突显。目前,我区只有少数街镇已配备专职民宗干部,大部分街镇民宗干部以兼职为主,个别人手紧张的街道的民宗干部为派遣工,且民宗工作往往具有一定敏感性,基层民宗干部工作压力较大。同时,村居干部在面对非法宗教活动仍然缺乏警惕,民宗干部难以监管到位,使我区打击非法宗教工作存在一定被动。 三是宗教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洞头宗教领域情况总体平稳,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随着洞头对外交通日益便捷,宗教界人士往来日渐频繁,特别是大门、鹿西,与乐清、永嘉等地交流更为密切,难以对外来教职人员来洞传道及洞籍人员在外传道情况进行较为有效的双向监管,也成为我区宗教工作的一大难题。 四是宗教团体自身建设水平仍需提高。就全区宗教团体的作用发挥及与场所之间的关系来看,仍存在较大问题。如,基督教两会长期与个别已登记教堂存在不联络、不沟通的情况,基督教两会缺乏威望较高、造诣较深的领导班子,私设聚会点不愿接受政府管理;区佛教协会存在对其他佛教场所的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与市佛教协会沟通不顺畅的情况,造成我区佛教工作被动;道教协会较为松散,对道教教职人员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总的来看,我区宗教团体缺乏后备人才储备,难以发挥宗教团体的桥梁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加快推进民族村“花园村庄”建设。以打造“回族风情、生态家园”为目标,指导寮顶回族村开展“花园村庄”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村居品味。以在外洞商为主要对象,积极引导回乡创业,帮助开发特色项目,推进民族文化旅游经济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创建一批有示范作用的示范单位,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宗教观。要进一步增强阵地意识和紧迫意识,下一步,建议各街道(乡镇)党委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纳入学习计划,民宗局将与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强化联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妇女夜谈等多种形式,着重做好青少年及在家妇女的教育引导,引导其形成科学宗教观,大力打击青少年信教非法活动。同时,配合组织部门加大信教党员排查和处置力度,推进村民中心、文化礼堂等红色阵地建设,与宣传部门做好沟通,通过各种载体,进一步揭开宗教神秘“外衣”,解读宗教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形成科学宗教观的宣教氛围。 三是着力夯实基层宗教工作基础。在街道(乡镇)保障民宗干部配备的基础上,计划通过开展3-5年的基层民宗干部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民宗干部和村居主职干部对宗教工作的敏感性。以村居宗教事务管理小组和三人驻堂小组两支队伍为有效补充,全面摸清我区宗教领域的具体情况,有效掌握各类涉宗事件。 四是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探索发挥场所视联网作用,加强外来教职人员来我区备案审批工作,推进场所财务规范化管理,严格活动审批,着重加强宗教场所建筑安全管控,加大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力度。同时,个别宗教形势较为严峻的乡镇,要以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日常联系、加强全民思想文化教育、引导宗教平衡发展三项工作为主导,进一步整合优化机构,完善工作机制,严防境内外势力渗透,维护我区宗教领域安全稳定。 五是深化“同心同行·共建和谐”活动。进一步深化“五进场所”,落实“五个一”工作,已制定宗教界人士培训计划,开展红色之旅,在宗教界长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探索开展神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相关活动,着重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思想引导工作,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同时,完善宗教团体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加强宗教团体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团体建立慈善基金,鼓励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六是挖掘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以“一园三节”(即中普陀寺佛教文化园建设、以妈祖平安节推动民间信仰文化研究、“禅武文化节”及“放生节”)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发掘宗教文化内涵,积极调动宗教中善言善行、宽容和谐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道德提升的内容,打造我区宗教文化交流新平台,使宗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