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关于“千万工程”点亮繁星计划行动实施情况的报告 | ||||||||
| ||||||||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千万工程”点亮繁星计划行动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的殷切嘱托,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线,持续深化海岛“千万工程”实践,以“兴村、强业、富民”为抓手,加快推动重点村亮点打造、提标村风貌提升,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海岛样板。 (一)完善推进机制,形成攻坚作战合力。一是建立挂钩领衔机制。责任部门区农业农村局由主要领导领衔,分管领导、中层干部和年轻干部组成攻坚组,采用1个班子成员+1个中层干部+N个年轻干部的“1+1+N”分组挂钩模式,实现每个重点村都有专人跟踪推进。属地街镇以一个重点村挂钩一个分管领导的形式,落实专班专人驻点攻坚,全面摸清各村可用空间和资产权属,攻坚关键难题破解,加快推动村庄提升。二是建立工作晾晒机制。针对6个和美乡村示范村、25个和美乡村提标村、和美乡村专项债、和美乡村三大行动等重点工作,做到每天都有进度变化,每周都有总结对比,并将推进情况的总结每周报区委主要领导,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浓厚氛围。三是建立长效巩固机制。持续运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覆盖式督查、两最评比、电视问政等活动形式,常态巩固和美乡村建设成效,以整洁有序的高品质宜居环境,促进点亮繁星计划行动攻坚成果落地。截至目前,常态化开展全域人居环境检查、组织两最评比3次,开展电视问政2次。 (二)紧盯重点村社,精心谋划方案设计。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围绕省咨询委熊建平主任重点关注的洞头村和半屏社区,持续对接省规院,在强城办牵头的南线规划方案基础上,统筹兼顾未纳入方案的沿街节点、背街小巷,积极谋划提升思路,确保协同发力、整体推进。推动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强化“抓点带面”效应,统筹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产业融合发展、业态布局植入。二是精心方案设计。做好实地踏勘,精准梳理所有能利用的闲置资产、待提升节点,推进每个重点村都能形成一条闭环游览、特色鲜明、带动共富的精品游线,助力乡村增美、游客增乐、群众增富。强化沟通会商,按照每周一次线上对接、每半月一次线下碰头的频率,督促设计团队分主次、分阶段推进方案设计。截至目前,洞头村、东沙村、东岙顶村设计方案已基本明确,小朴村、隔头村、半屏片区设计方案有序编制中。三是坚持运营前置。按照“运营先行”理念,重点谋划村庄产业运营项目,带动群众共富。前期同温州、成都、湖州、台湾等地5家运营团队持续对接,目前正重点与两山集团、小瘾半日村(民宿村落)等运营团队开展实地考察和运营思路交流,结合运营团队先进经验和村庄实际,共同推进方案设计与运营需求的前期融合。 (三)实施精建精美,扮靓海岛美丽颜值。一是加快未来乡村建设。坚持“三基三主”的建设核心,融入“环境和美、产业和融、人文和润、治理和谐、生活和顺”等和美乡村建设元素,全力建设霓屿滨海城镇、大门“山海交辉”、鹿西乡“鸟语花香·主客共享”等3个省级未来乡村,截至10月份,已开工项目36个,累计完成投资2.19亿元,完成率达71.6%。二是做优海岛乡村形态。协同省规院深化乡村风貌提升规划,重点打造“百里滨海风情画卷”,入选全省唯二城乡风貌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乡村连片提升,打造“鸟渔花乡・五岛共富”示范区,开工建设鹿西交通码头综合体、沿线道路改造、景区村等一批旅游强基工程,示范13个项目已于7月全部完成建设。三是推进人居环境提质,加快打造海岛特色庭院式菜园风貌,印发2024年一米菜园创建方案。严格对照和美乡村评价标准,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督查,以定点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推进全域覆盖式检查。小长坑村、岙底村获评全市风貌落后村整治优胜村,石子岙村通过市级问题村居整治验收,评选区级整治优胜村21个。 (四)攻坚产业提升,激活乡村振兴动能。一是做强渔农产业。大力推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推广鱼贝藻参多层级养殖等新模式,创成省级生态低碳农场1家。农播电商基地完成试运营,亿元项目金丰海洋牧场投放20万尾大黄鱼鱼苗进行试养。黄鱼岛公司入选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品字标浙江农产”名单。二是丰富文旅业态。仙叠岩(大沙岙)、马岙潭等19个重点旅游项目快速推进,环球渔市落户东沙不夜港,渔民画和文创作品在之江文化中心展出,海岛村晚“村BA”等活动广受好评,海上实景船体演艺秀《向洞头》正式开演,洞头旅游综合实力首次上榜“全国百强区”。三是强化品牌打造。通过动车、高铁、机场、博览会等多矩阵宣传推广区域公用品牌,完成“百岛洞头”品牌标识标牌设计,建成线下形象店1家,公用品牌入驻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海上花园·百岛洞头”高铁冠名列车在温州南站成功发车。 (五)深化人才培育,拓宽强村富民路径。一是聚力人才招引。持续开展“博士之家”赠牌、“倦鸟归巢”及“家燕归巢”等活动,深化“510+行动计划”,吸引更多洞籍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已搭建洞头籍大学生人才库并入库3000多人,更有30名高学历人才担任“兴村顾问”“科技副总”“乡村职业经理人”。二是聚焦新型业态。围绕厨娘、家政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整合厨娘工匠、家政等乡村富余劳动力,在“超惠玩”平台上线试运行“共富工坊”“渔”味家烧、舒心家政等共富项目,带动群众增收奔富,厨娘月增收最高达3万元。三是实施新农人培育行动。加快构建乡村领军人才、产业“头雁”人才、农创客等乡村人才矩阵,已累计完成培育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实用技术人才等“十路”人才669人,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1人,农创客54人,新增2人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4人获评市级乡村工匠名师。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区在“千万工程”点亮繁星计划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须破解。一是农村人居环境还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创新方式方法、群众发动、全员参与度等方面还未有新的突破。部分村存在松懈心理,仅在环境督查工作期间针对性开展整治工作,未能常抓不懈做好整治成果巩固。二是资金渠道还需拓展。前期全力向上争取,争取到了和美乡村专项债,但与我区全域和美乡村建设所需资金相比还有较大缺口,存在一定资金压力。三是强村公司带动作用还需加强。目前部分街镇强村公司成立后未实质性运转;还有部分街镇的强村公司运营项目少、收效低,发展出路局限,强村公司强村富民的带动作用未能真正发挥。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更快推进点亮繁星计划攻坚行动。一是加快推进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持续对接设计团队和乡村运营团队,按照“主人主见,运营先行”的理念,综合考虑主题主线、业态植入、游客体验等,倒排计划、挂图作战、争分夺秒,加快完善6个和美乡村示范村设计方案深化,在12月底前启动招投标,分批次推进开工建设,2025年5月前北岙街道、东屏街道各完成1个村庄的建设提升工作。二是加快实施和美乡村三大行动。分时段、分步骤推进北沙、南线、望海楼等3个片区17个行政村整体提升改造。2024年完成北沙片区7个村和启动南线片区7个村的管线序化,启动3个片区的农房改造和村道提升。到2027年,改造各类农房630栋以上,实现行政村管线序化27个以上,推动行政村村道提升36个以上。三是加快开展花园乡村建设行动。结合“步行百里看花园”行动,谋划编制《洞头花园乡村建设标准》,包括花园乡村、花园田园、花园庭院等建设内容,谋划打造一批“出门入园、转角见景、回首有味、再忆成恋”的花园乡村。 (二)更实助力渔农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攻坚水产养殖大项目招引。树立“用工业化思维抓渔农业”理念,重点围绕大黄鱼全产业链、深水网箱等领域,招引深远海立体式、装备式养殖产业项目,逐步推动海水养殖从岸基、滩涂、浅海向深海、远海拓展。二是加速渔农产业“聚变”。全力争取全域海洋牧场建设、国家数字农业项目,推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星贝紫菜农事服务中心、大门工厂化苗种繁育基地、子母网箱等建设,支持黄鱼岛、金丰等公司开发声波诱鱼、碳纳米协同净水、智能网衣等新型技术。三是强化本地海产品供应。争取芒种虾皮、海蜇、入韩等特许捕捞,推广稻虾综合种养、鱼贝藻参多层级养殖等新模式,增强三文鱼等高价值贝类、蟹类、鱼类养殖能力水平,助力渔业多元化发展。 (三)更优打造强村富民加速引擎。一是健全完善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机制。出台全区职业经理人工作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2024年再向上争取1-2个市级职业经理人试点。开展国有与农村资源资产基础信息调查,挖掘废弃校舍、闲置空地、零散滩涂、沙滩等沉睡资产价值,实现资产盘活并增值。全年力争激活闲置农房200幢以上,带动社会资本2.6亿元以上,带动农户增收2000万元以上。二是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运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盘活村级集体所有的资产,力争完成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实行“国企+运营团队+村集体+村民”运营机制,国资平台公司以持有资源资产方式实现保值增值,村集体通过资产投入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三是加快培育新农人队伍。围绕全市的“六个一”和我区“两菜一鱼”,持续建设吸引集聚人才的乡村平台,持续做好乡村引才、用才、留才,以“新”农“兴”农,着力培育一批“人才村主任”、乡村经理人、研学讲解员、乡村营销能手、乡村工匠等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最后,感谢区人大常委会对“千万工程”点亮繁星计划行动的关注和重视,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监督和支持政府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报告完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