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生态旅游岛打造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4-09-25浏览次数:字号:[ ]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国际生态旅游岛打造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一、落实情况

(一)夯实基底,壮大旅游发展实力。一是全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攻坚。坚持一手抓新项目谋划招引,一手抓存量项目建设推进。招商方面,锁定梦幻海湾、白鹭湾等重点区块,全力对接华中、美国云资本等意向单位。截至目前,梦幻海湾已确定建设方案和运营单位,并加快项目建设审批路径研究等前期工作;白鹭湾正在对接美国云资本公司和法国雅高集团,美国云资本公司计划全资收购该项目并已完成香港沐泽源公司注册,法国雅高集团与温州沐泽源公司已签订合作协议;青山岛旅游度假区多渠道寻求对外合作,目前已与有合作意向的投资方开展多轮合作方案磋商。存量项目建设方面,重点推进19个在建的文旅产业项目,1-8月累计完成投资18.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任务119.2%二是加快推动国有景区迭代升级。投资4.2亿元全面改造提升仙叠岩(大沙岙)、望海楼、马岙潭三大国有景区,计划于20261月全部完工。目前已完成望海楼五楼装修并正式对外开放,加快年轻化改造,进一步完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业态布局、停车场等软硬件配套设施,提优旅游体验,让传统景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三是致力打造高辨识度旅游IP立足海岛特色,强化资源整合,建成投用新鸿·蓝海度假区、相思那海·星空营地等具有洞头滨海特色的IP项目,以新场景、新业态、新项目提升旅游吸引力。丰富“海上游(跳岛游)”产品,完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及船舶设计方案,大瞿岛、南策岛码头完成改造提升检测及海域测绘;促“招商伊敦号”豪华邮轮常态化靠泊洞头,开通鹿西鸟岛观光游航线。打造“玩海者”中心,布局游艇俱乐部会员中心、青年酒吧、海钓餐厅、时尚运动酒店等业态功能,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方案。

(二)业态融合,释放旅游发展活力。一是开展特色引流活动。今年以来,已举办海岛跨年烟花节、5·19中国旅游日等系列文旅活动10余场,全国海钓邀请赛、全国运动训练竞赛联盟操舞联赛(浙江站)等体育赛事19场,并植入贝雕、海陶、渔民画等非遗文化元素,设计推出市集、海上运动等主题活动产品,配套文旅消费券、景区门票优惠、游客招徕政策等一系列促消费举措,实现引流10万余人次,带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7000万元。二是打响海鲜美食品牌。擦亮“两菜一鱼”品牌,羊栖菜获“味美浙江”城市地标美食认定,紫菜上榜省第三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黄鱼岛”创成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基地。打造“百县千碗·百岛十二鲜”品牌,举办2024“烟火里的洞头味”海岛美食节,推出“家乡至味”美食市集;开展“百县千碗进东岙景区”“百县千碗进杭州高校”等系列活动。三是培育夜间消费业态。建成投用东沙不夜港一期,开演国内首部海上实景船体演艺秀《向洞头》;建成环中心渔港星光经济带、双垄海鲜美食一条街、仁济七桃文旅市集、置信广场商圈等夜间消费集聚区,推出海鲜街区、音乐夜市、海上烟花秀、非遗民俗表演、网红打卡点、趣味市集等夜游产品,投用夜间文旅巴士,实现“白天看景+夜间消费”的全产业链对接,有效拉升今年我区过夜游客数跃升,占比超4成。

(三)环境优化,厚植旅游发展潜力。一是完善旅游交通服务。推行智慧旅游、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应用,实现“一机在手、畅游洞头”。在“岛游通”系统的主干道电子屏上实时发布路况信息,并通过红、橙、黄三色预警,强化入岛客流和岛际客流疏导,破解旅游旺季道路交通拥堵顽疾,该项目纳入市E游温州”子场景。打造温州洞头区“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支撑模块,纳入省级“文旅大脑”试点项目。该项目聚焦旅游市场供需智能调节,全面开展旅游市场态势监测、旅游市场调度工作预警等,并迭代升级“E游百岛”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结合短视频、直播、VRAI、元宇宙等形式,通过景区短视频、海岛慢直播等相关场景应用建设,全方位提升游客服务体验。二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完善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改革,规范民宿消费纠纷处置,制定“海宿”标准规范。加强文旅体市场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监管执法,对哄抬价格、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严管态势,确保来洞游客玩得开心、买得放心、游得舒心。今年以来,共出动检查800余人次,排查场所300余家次,累计闭环整改隐患99个,立案并办结案件23件。总体上,文旅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全区无涉旅安全事故发生,基本实现“安全、平稳、和谐、文明”旅游目标。三是打造旅游人才队伍。形成“民资运作、统一经营”的民宿开发模式,引进高水平运营团队,着力打造精品“海宿”集群。如伴·精选民宿、玖栖海上桃源里民宿由社会资本统一租赁流转、改造农房,聘用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分别入选市级五星级、四星级“侨家乐”品牌民宿,旺季入住率均超80%以上。打造高素养民宿管家队伍,出台《民宿管家人才积分制认定办法》,使全区700余名“民宿管家”有机会获评温州“E”人才,并享受相应福利待遇,激发本土民宿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提升民宿管家整体素质和服务技能。大力提升涉旅从业人员服务品质,每年定期开展民宿管家、景区景点工作人员等培训,培训涉旅从业人员300余人次,促成1名讲解员荣获“省优秀博物馆讲解员”称号,5名民宿管家斩获2024年浙江省民宿女管家技能竞赛最高奖项及一、二、三等奖。

(四)氛围营造,构建旅游发展合力。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深入实施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覆盖扶持文旅体产业新业态、培育提升文旅体品牌、加快市场开发拓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4大项21个方面政策红利,今年共兑现奖补资金241万元。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作用,推动旅行社、民宿管家团队、旅拍服务商等市场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引导带动全区各行业共同参与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凝聚全区上下合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共识,汇聚各部门单位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大旅游工作格局,联动推进文旅项目招引、文旅业态培育、文旅活动开展、假日旅游集散等文旅工作,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文旅消费扩容升级,推动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氛围营造。实施“全民导游”计划,举办国际生态旅游岛讲解员大赛、“强城行动·旺旅有我”洞头文旅推介技能大赛,建设本土文旅自媒体达人队伍,挖掘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讲解员、文旅推介官、自媒体宣传员,在线上线下讲好洞头故事、传播洞头声音,形成“人人都是解说员、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旅游服务格局。加大新媒体营销力度,开展头部旅游博主打卡洞头、旅游推荐官探秘百岛、新媒体达人计划等活动,大力宣传海岛风情民宿、海鲜美食等内容,抖音、小红书等各类平台每年曝光量超2亿次。

二、短板问题

(一)文旅新场景缺乏。国家级、省级高规格旅游品牌建设不足,综合能级不高,全区仅拥有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旅游产品迭代升级慢,旅游业态丰富度不够,旅游引擎项目匮乏,新场景打造及投用偏少,难以持续保持流量的“虹吸效应”。

(二)文旅市场主体偏弱。我区旅行社市场竞争小、人才少,整体缺乏创新意识,目前旅行社主要集中于承接疗休养、地接等业务,打造新产品能力较弱。网红新业态项目偏少,难以紧跟时代潮流,满足游客时尚化、多元化旅游需求。

(三)旅游体验感不强。我区物价总体偏高,旅游旺季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较大程度影响游客游玩体验感,难以留住游客。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实施文旅项目建设提速行动。加大文旅项目招引力度,紧盯相思岙、环岛西片、同心广场等重点招商地块,争取招引落地5亿元以上重磅文旅项目1个、亿元滨海旅游度假项目2个。加强重点项目全链条服务,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实施难点、堵点,持续加快推进在建的19个文旅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国民水上运动中心一期,推动梦幻海湾、相思岙等文旅项目取得突破,争取激活白鹭湾项目,重启青山岛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加快珑头湾海洋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二)实施文旅业态培育提质行动。立足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发展定位,深入推进“造月、繁星、神笔、旺客、引流”五大行动,适时召开国际生态旅游岛推进大会。统筹推进高级别旅游品牌创建,谋划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半屏山海洋省级旅游度假区、省海岛公园建设。加快推进环海西湖、环东沙港、环洞头中心渔港等片区提升改造和招商,全面拓展滨海度假、海鲜美食、海霞旅游等文旅产业链。重磅打造旅游新场景,提速仙叠岩(大沙岙)、望海楼、马岙潭三大国有景区改造提升,投入运营东沙港环球渔市项目,加快推进海上游(跳岛游)项目,打造“玩海者”基地;实施“招青引业、招店引流”计划,培育若干个“火爆出圈”的网红店。

(三)实施文旅宣传营销提效行动。持续开展海岛烟花秀、非遗民俗活动等有热度、有流量的文旅活动,举办中国·温州长距离铁人三项赛、浙江省青少年帆船帆板冠军赛等高规格体育赛事,强势聚集旅游人气。谋划“海岛狂欢季”等系列淡季促销引流活动,破解“淡季游”难题。做强韭菜岙、东岙、东沙不夜港等文旅商圈,创新推出文旅市集、音乐夜市、宗教禅修游等消费新场景,推动维京国际邮轮停靠8个班次。整合主流媒体、新媒体、OTA平台等多元营销渠道,聚焦“百岛洞头”“浪尖到舌尖”旅游品牌,精准宣传,保持热度,确保全年过夜游客人次增长12%以上。

最后,感谢区人大常委会对国际生态旅游岛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希望区人大常委会一如既往地监督和支持政府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报告完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