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昆街道人大:作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大文章,绘就灵昆和美乡村好“丰”景 | ||||||||
|
||||||||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粮食供给特别是粮食安全生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灵昆街道结合街域实际,细化措施,稳妥推进“千亩方”“百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在此期间,灵昆街道人大代表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助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落实项目规划是基础。灵昆街道2022年开展“千亩方”整治项目总面积91.1836公顷,总投资约1726.34万元;今年4月底开展“百亩方”整治工作,总投资约683万元,整治后形成连片耕地面积45.3455公顷,形成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现代化的优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达到区域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最终目标。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辖区代表来到“千亩方”施工现场,详细了解施工情况。针对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道路狭窄、运输不畅、树根清理困难等重难点问题,代表结合实际情况出谋划策,帮助研究制定具体措施,通过上人工、上机械,规划临时运输道路,调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进场作业等方式,助力图斑整治工作快速推进。代表还与务农人员深入交流,了解农田耕作情况及大棚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让人大代表的“触角”真正延伸到田间地头,走进农民的心头,架起听民意、惠民生的“连心桥”。 在助力整治工作之余,代表还不忘宣传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多次进村入户,与老百姓面对面沟通,全方位宣传国土资源等法律法规及政策,用心用情引导群众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自觉减少乱占耕地行为,在辖区内广泛营造“耕地保护,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田保质保量是关键。仓廪实而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灵昆街道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那么,整治后半篇文章又该如何做?管理如何跟上?这都成了群众和人大代表关心关切的重点问题。 在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周永飞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加强永久基本农田配套设施及蓄水功能的建议》。代表指出,部分清理腾退后的耕地仍存在“保水保肥性不足”“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耕地表面凹凸不平”“农田防灾减灾能力弱”等问题,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后续问题,强化扶持政策保障,抓紧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做好土地平整和地力培肥,促进灵昆农业发展。 “千亩方”项目以“造一块好地”为目标,街道通过土地平整、地力培肥、用地复垦、耕地恢复等工作,实现耕地“小田”变“大田”。通过旱地改水田建设,零星耕地地块并整合空间置换腾挪,来破解耕地碎片化、“非粮化”等难题,切实保障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布局有优化。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稳健增收是核心。近两年来,街道加快各村土地流转签约2000余户,土地流转1800余亩。通过土地质量的提升,村集体土地流转费用、租金等也相应得到提高。土地培肥后,灵昆现有甜瓜2300多亩,今年预计产量4800多吨,亩产值约1万元/亩,种植面积及预计产量提升40%。通过现代化数字化技术进行农业管理,节省管理、人工等成本的同时实现土地增产。增收减支双管齐下,千亩方项目的竣工使农民更好实现共富增收,夯实了共富基底。人大代表多次建议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引入与培育种植业优势品种,大力提升灵昆农业品牌化建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蕴藏着勃勃生机,孕育着无限希望。如何做好农业高质发展、农村和美如画、农民稳健增收这篇文章,是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下一步,灵昆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关注“百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程,组织人大代表“走出去”,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让人大代表的“触角”继续延伸到田间地头,助力街道探索乡村振兴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灵昆和美乡村好“丰”景。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